1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山东: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沂蒙精神》为题,关注山东依托沂蒙根据地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沂蒙党性教育基地,通过解读沂蒙根据地和沂蒙精神产生发展的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政府工作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第六方面为加快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其中指出依托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爱国主义、党性党史和廉政教育基地。
沂蒙文厚,精神方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产生一种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反过来塑造这里的人们。”沂蒙精神像烙印一般烙进了每个沂蒙人心中,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方彬曾用自己的故事这样阐释了沂蒙精神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过去的一年,临沂人弘扬沂蒙精神,全市上下顶住经济下行、安全生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等多重压力,按照“走在前列”要求谋划和推进工作,敢于担当、争上争先,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积蓄了跨越赶超的力量,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赞誉,营造了拼搏实干的氛围,以超常的付出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以艰辛的奋斗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历史底蕴深厚。革命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长达12年的斗争中,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及华东、山东党政机关曾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当时沂蒙地区420万人中,120万人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英烈血洒疆场,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诞生了《沂蒙山小调》《永远跟党走》等多首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著名歌曲。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沂蒙精神。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烈士纪念日,社会各界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加公祭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勋。(资料图片)摄影记者庄成
近年来,为充分运用沂蒙老区的优势红色资源,在山东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下,临沂市委按照“党加强自身建设——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爱党奉献——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这一逻辑主线,着力建设了18处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已成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平台和宣传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沂蒙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沂蒙革命老区共有各类革命遗址412处,其中,18处教学点包括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九间棚展览馆、市规划展览馆、临沂商城展览馆等,教学点建成了实景课堂,使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目前,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已累计培训学员25万余人,还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企业,让红色故事下基层,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地生根。
当前,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重新规划形成了理想信念、群众工作、使命担当、艰苦奋斗、忠诚奉献五大特色教学模块,真实再现了“军民鱼水”“党群一心”的动人场景,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宗旨,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培训需求。课程设置上,以革命后代和当年的亲历者为主体,开发访谈教学、专题报告,实现与学员的面对面互动交流;以增强体验为重点,开设情景模拟、“三同”教学,实现学员“学中干与干中学”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浸染为重点,创设红歌教学、电影教学,实现感性教育与理性思考的有效衔接。通过将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达到了让学员触摸历史、启迪思考的教学目的。
“我们的学员都是怀着崇敬的感情来,带着感动的泪水走,其实这也体现了我们教育基地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以情动人,以故事打动人,习总书记对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作出了高度评价,那么沂蒙精神体现在哪里,我们在这里讲的就是,老百姓对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那种最朴素的感情,我们通过讲述这种感情,用情动人,大家去思考,过去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在做事,在为老百姓谋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教员金静动情地说。
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让参观者经历着一场场精神的洗礼。无疑,党性教育基地是最好的载体,使沂蒙精神变得可观、可感、可学,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补足精神之钙,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7年5月18日,“沂蒙新红嫂”朱呈镕投资1800万元建设的“红嫂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们要把红嫂的基因、红嫂的精神通过我们这一代传承下去,给社会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9日,市人大代表朱呈镕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了建设沂蒙红嫂文化博物馆的初衷。
沂蒙红嫂文化博物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收藏了300多幅照片,200多件实物,浓缩了老红嫂的事迹,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沂蒙红嫂拥军支前历史画卷和新时期沂蒙红嫂艰苦创业、爱党拥军的精神风貌。“开馆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他们都被红嫂精神、沂蒙精神所感染。”朱呈镕说。
“不仅要建室内博物馆,还要建流动博物馆,把红嫂文化博物馆‘搬’进军营、学校,现在我们已走进了20多个军营和院校。”朱呈镕说,最艰苦的地方都有人民子弟兵的守护着,身为沂蒙人老一辈拥军支前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朱呈镕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把企业做好的同时,有义务有责任把红嫂精神、沂蒙精神代代传递下去。
于爱梅委员:传承沂蒙精神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沂蒙红嫂的后代和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沂蒙精神发扬好、传承好,沂蒙精神是国家的精神财富,应该在全国发扬光大。”于爱梅委员说。基于此,2016年6月,于爱梅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2017年6月,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又在上海成立了分会。上海分会成立半年多,前去参观学习接受沂蒙精神再教育的有300多批次,约1万人,反响很好。于爱梅告诉记者,2018年她准备在全国再成立十个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分会,把沂蒙精神弘扬到全国各地,目前,北京、广州、南京、深圳、天津、济南、青岛等地的分会正在筹划中。
“我多次到上海的学校和部队讲课,讲红嫂的故事和大美新临沂的发展。沂蒙精神人人都需要,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沂蒙精神应该进校园,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接受沂蒙精神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于爱梅委员建议,大力推行“沂蒙精神进校园活动”,加强对青少年传承沂蒙精神的宣传教育。
她建议市里加大对沂蒙精神进校园活动的研究、规划、推行工作。我市各学校应成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主阵地,要形成层层有人抓、校校有人管的局面,把沂蒙精神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研发地方辅助教材,让沂蒙精神走进课堂,编纂与学龄段相适应的沂蒙精神地方教材和课外读物,真正让沂蒙精神成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励志读物。让学生通过听、看、学、讲等一系列活动,能够熟知像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拥军模范祖秀莲、沂蒙六姐妹等主要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了解像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战、战工会、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等富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圣地及故事;形成个个知沂蒙、懂沂蒙、爱沂蒙,自觉传承沂蒙精神的生动局面。
于爱梅委员还建议组织沂蒙精神宣讲团,到学校进行巡回演讲,尚健在的老干部、老战士、老红嫂、老支前,革命老先辈的后人,新时代英模人物、道德人物,新红嫂等都可以成为宣讲团成员。
沂蒙晚报人大报道组:衣方杰 唐丽丽 付茜 高红红 张慧
沂蒙晚报政协报道组:王泓钧庄成王富军范彩霞